4月9日下午,在江蘇宜興舉行的一場野生茶公益拍賣會上,100克新茶拍出了11.8萬元的高價,主辦方隨后將拍賣所得的部分款項捐贈給宜興市工商聯下屬的公益愛心基金。 這場名為“春天,茗鼎和您有個約會”野生茶公益拍賣會在宜興市茗鼎茶文化生態園舉行,拍賣的拍品為茗鼎野生茶。
宜興茶園 野生茶是茶飲最早的源頭 “野者上,園者次”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寫道。 野生茶是是名茶研發的淵源所在,是指存在于天然林和開發過的天然林中已有至少數十年之久的,與栽培茶種有親緣關系的茶組植物。是沒有被人類栽培馴化、大量利用的茶樹,葉緣細密銳齒,葉身最薄,毛茶多呈淺綠、黃綠色,香氣揚而水輕甜。 千年陽羨貢茶是江蘇少有的野生茶,彌足珍貴。 陽羨茶自古名揚全國 宜興古稱“陽羨”。陽羨茶始于東漢,盛于唐朝,成熟于宋、明、清。經茶圣陸羽推薦,陽羨茶被定為貢茶,每年采制三百多公斤進貢給朝廷,由驛騎日夜兼程用十天時間送到長安,趕上皇帝的“清明宴”。與唐朝相比,宋代陽羨茶不僅深受皇親國戚的偏愛,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歡。多次到宜興并打算“買田陽羨,種桔養老”的大文豪蘇軾,留下了“雪芽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泉”的詠茶名句。
陽羨茶 據史載,早在漢朝便有“陽羨買茶”和漢王到宜興茗嶺“課堂藝茶”的記載,這表明宜興早在兩千多年前已開始招收學童,傳授茶葉生產技術了。到了三國孫吳時代,宜興所產“國山茶”便已名傳江南。至唐代,茶圣陸羽為撰寫《茶經》,曾在陽羨南部山區作了長時間的考察,認為陽羨茶“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并認為其“芬芳冠世產,可供上方”。由于陸羽的推薦,陽羨茶名揚全國,聲喧一時,并被納為貢茶,上供朝廷。 非遺制茶技藝傳承至今 本次公益活動的組織者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陽羨茶制作技藝傳承人代表趙梓秀。
趙梓秀 趙梓秀在繼承千年陽羨貢茶的傳統工藝基礎上,改良創新,按照“一種制備白茶的工藝方法”發明專利加工。香氣較茶園茶更為沉穩獨具蘭花香,口感較茶園茶甜而綿,更具全面性,滋味鮮爽回甘,外形扁平挺直有鋒苗,色澤碧綠,清湯綠葉,一芽一葉呈旗槍狀。其名為“茗鼎野生茶”。
炒茶 茗鼎野生茶是典型的野生茶,其位于江蘇省省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內方圓565平方公里的原生態茶山,保護區內植被覆蓋率超過92%,森林覆蓋率超過85%。 茗鼎野生茶的整個產茶地位于當地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上游,水源“零污染”,同時在生長過程中沒有使用化肥和農藥,病蟲防治也借助科學有效的蟲害預警機制。每年的春茶采摘后,“犧牲”夏茶和秋茶兩季茶葉,將茶樹枝葉全剪光以斷絕蟲糧。
|
|
--來源:鳳凰江蘇 |